绿色照明是美国国家环保局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概念。完整的绿色照明内涵包含高效节能、环保、安全、舒适4项指标,不可或缺。高效节能意味着以消耗较少的电能获得足够的照明,从而明显减少电厂大气污染物的排放,达到环保的目的。安全、舒适指的是光照清晰、柔和及不产生紫外线、眩光等有害光照,不产生光污染。
1.绿色照明工程要求人们不要局限于节能这一认识,要提高到节约能源、保护环境的高度,这样影响更广泛,更深远。绿色照明工程不只是个经济效益问题,更是一项着眼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大课题。通过照明节电减少发电量,进而降低燃煤量(中国70%以上的发电量还是依赖燃煤获得),减少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以及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,有助于解决世界面临的环境与发展课题。
2.绿色照明工程要求的照明节能,已经不完全是传统意义的节能,这在中国“绿色照明工程实施方案”宗旨中已经有清楚的描述,即满足照明质量和视觉环境条件的更高要求。因此照明节能的实现不能靠降低照明标准,而是依靠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照明工程设计水平、方位以及照明器材效率的提高。
3.高效照明器材是照明节能的重要基础,但照明器材不只是光源,光源是首要因素,已经为人们认识,但不唯一的,灯具和电气附件(如镇流器)的效率,对于照明节能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,这点往往不为人们所注意,比如一台带漫射罩的灯具,或一台带格栅的直管形荧光灯具,高效优质产品比低质产品的效率可以高出50%以至100%,足见其节能效果。实施绿色照明要求起着决定作用;此外,运行维护管理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。
优质光源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?
1.灯光源发出的光为全色光。所谓全色光,即光谱连续分布在人眼可见范围内,视觉不易疲劳。
2.灯光光谱成分中应没有紫外光和红外光。因为长期过多接受紫外线,不仅容易引起角膜炎,还会对晶状体、视网膜、脉络膜等造成伤害。红外线极易被水吸收,过多的红外线经过人眼晶状体聚集时即被大量吸收,久而久之‘晶状体会发生变性,导致白内障。
3.光的色温应贴近自然光。色温是用温度表示光的颜色的一种量化指标,因为人们长期在自然光下生活,人眼对自然光适应性强,视觉效果好。试验证明:自然光条件下的视觉对比灵敏度高于人工光5%—20%以上。
4.灯光为无频闪光。频闪光是发光时出现一定频率的亮暗交替变化。普通日光灯的供电频率为50赫兹,表示发光时每秒亮暗100次,属于低频率的频闪光,会使人眼的调节器官,如睫状肌、瞳孔括约肌等处于紧张的调节状态,导致视觉疲劳,从而加速青少年近视。如果发光时的供电频率提高到数百赫兹以上,或成直流供电,人眼即不会有频闪感觉,也不会造成视力伤害,这种光称为无频闪光。
必须同时具备以上四方面要求的光,才算是优质光源。市场上众多灯光源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。如白炽灯,因红外光谱超过发光总光谱60%以上,全色光平衡不理想,色温较低,既造成电能的大量浪费,对人眼也不利。普通日光灯因紫外光成分较多,又居于低频率的频闪光,故光源质量不甚理想。市场上较多的电子整流的节能荧光灯,有一部分光源为无频闪光,又为全色光,色温也较接近自然光,不足之处是有紫外光。